经常有同学纠结要不要进行心理咨询,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心理咨询,今天,我们就针对“我需要做心理咨询吗”这个问题,跟大家聊一聊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选择一位心理咨询师陪我们走过一段路~~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一个观点首先在我的脑海浮现:心理咨询作为一种特权的存在。
千百年来,人们在地域、种族、阶层、生活方式和受教育背景的差异之下仍得以绵延存在至今,在精神上,是依靠了自我内部的力量和外在的方方面面资源的获取、使用,如个体日常活动,家庭和人际互助支持、倾诉表达,社会体系的保障和规则,宗教,群体行为、信仰及仪式……等等。所以,即便是作为一名全职的心理咨询师,我依然认为,心理咨询不会是大众普遍的生活必需品。
而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有大量的人群(其实是大多数人),甚至还不大有机会接近到心理咨询这回事本身,更没机会体验到它。
于是,作为一种主要是付费进行、并以“谈话”为基本方式的活动,不论从认知的熟悉理解程度、付费行为本身、亦或者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层级看,心理咨询都不足以获得一个靠前的排位。它和人可获取的外部资源、生活所处的环境、甚至于时机都密切关联:
你得有钱,有自主支配钱的能力和意愿,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持续的)投入,在遍寻其他法子尝试各类身心自助和求助后无效、并听说过心理咨询、且它能够嵌入你已有的认知理解之时,接着,会考虑到心理咨询。在现实中,会有人在情况变地更糟之前考虑到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可据我了解到的情况是,不少人进入心理咨询是在历经了多年感觉糟糕无助、生活近乎崩塌、甚至于服用治疗身心疾病的药物无效时,才考虑来试一试的,这个时候再咨询,处理起来尤其困难,需要的时间也更长。
与此同时,在另一端,心理咨询是一个持续发展、进化中的学科体系,它基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等不同学科建构而成,并且,咨询师本人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健康人格基础和自我觉察、心智化等功能,在长期练习实践、学习和接受指导之下习得来的职业能力,是一项专业的工作。
今天的主题会有别于系列问题——
”究竟什么是心理咨询?它是怎么起效的?”
“怎么选心理咨询师的‘流派’,哪个会比较适合我?”
“我这样就是抑郁症了吗?”
“什么时候吃药,什么时候心理咨询?”
……
(未来我们也会整理更多有关于这些话题的科普文章)
那么,问题来了:此时此刻读到这篇文章的你,会在什么时候需要心理咨询呢?
越基础的问题有时候反而越深刻,越复杂。在本文中我试着仅从现象、描述的层面,理一理我认为心理咨询要开始的理由。具体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我主要关注成年人个体的情绪情况,人际关系困扰,亲密关系问题,既往经历话题,个人自我成长和存在、发展及价值观等多元化的议题——
1.
有种种有关于“我”的困惑痛苦
· 无法用语言清晰地描述可就是觉得“不开心”或“从来就没真正快乐过”,时不时小绝望一下,对过去不满意,在当下没掌控感,对未来无计划;
· 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出现,虽照常学习、工作、生活却感到仅在勉强、无力前行,毫无乐趣可言;
· 常常怀疑别人眼里的自己是“假的”,困惑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究竟喜欢做什么;
· 常常感到脆弱,不自信,不被理解,需要不断不断去证明自己;
· 常常孤独,无聊,总有不满足感和模糊又弥散的空虚感。
2.
有关于情感和亲密关系
· 无法建立稳定、持续、互助的亲密关系;
· 无法维持长期关系,或仅能保持远距离关系;
· 在一段关系当中,但常感到不够安全和信任,或是难以沟通、不被对方理解而委屈失落。
3.
有关于人际和适应
· 深深感觉自己没有真正的朋友;
· 对于关系的亲疏远近把握不好尺度,近了害怕、远了想靠近,并如此循环往复不安;
· 和老师、权威之间的关系要么过于依赖,要么过于对抗;
· 面对新环境或是在异地异国上学、工作,始终格格不入、想念过去。
4.
有关于成长经历和创伤
· 有早年和父母(或一方)分离、父母(或一方)角色缺席或过世、长期由他人抚养、或成长中有过多迁址变动、外在资源过于匮乏等等逆境经历,并且这些过往影响到了当下;
· 成长过程中遭遇了情感、言语或身体的虐待,或是不激烈但慢性持久的不良对待、忽视等;
· 曾遭遇性侵及相关伤害;
· 曾经是被校园霸凌的对象。
5.
有关于家庭和亲子
· 无法与家人愉快平等相处,沟通困难,成为家暴受害者等;
· 对作为家庭成员的角色努力担当、可却又感到极为失望和失控。
6.
其他话题
· 和食物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常常不是出于饿和喜欢而是各种其他因素而吃东西,有时减肥节制、有时又暴饮暴食无法自控,为此深深地烦恼和自责;
· 和烟酒、咖啡、性等的关系出现了问题:感到自己在过量使用某些物质,或过度依赖于性和一夜性带来的满足,想对行为进行调整,明白道理却做不到;
· 职场:对于职场角色长期觉得不喜欢、不胜任,感到压抑、无意义感,想突破却找不到方向;
· 身心: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身体不适,去往医院检查却并没有问题;
·其他:
· 比如作为性少数身份/或怀疑是性少数的“我” 想要知道如何“确认”和理解自己的性别身份,出柜、家庭关系、情感关系、未来道路发展等一系列话题,以及“跨性别”相关话题。
· 比如,和成长背景有关或者无关的,你总感觉自己和外部生活的环境不匹配、不融入,有隔离感,希望去理解发生了什么。
· 比如,你以一名女性主义者自居并感到骄傲,可周围人却不理解,总有摩擦。
· 再比如,最近刚刚遭遇了比较严重的创伤打击和丧失,持续感觉到痛苦并难以通过自己和周围其他资源的帮助好转。
如上。
在咨询工作中,我还鼓励每一位来访者在咨询之外关注心理类文章和书籍以及借助阅读,电影,艺术创作,戏剧表演,日记书写,社交,沟通,手工,运动健身,旅行......等方式来自我调整;同时,我更欢迎来访者一起来和我交流这些尝试。也许有人会说,上文的描述,就是非常中产的说法呢!
从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来看,无论公众还是决策者层面,都开始更加关注心理健康话题。我们真心期待在未来能看到在政策背景的支持投入下,从大型城市到中小城市、乡镇农村,从社区到各级医院,从高校到中小学,更多需要的人群有机会享用到切实有效、支付容易的心理咨询,并让这越来越成为一个选项。
好消息是,目前,我们已经能够看到有越来越多靠谱规范的免费心理援助热线、倾诉热线、公益低费咨询、社工组织和机构,以及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平台,让人有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转载于:简单心理)
(责任编辑: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