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百科 >> 正文

家长心课堂(五十八)| 如何在沟通中表达感受


 发布时间:2025-06-23    |     阅读量:  


家长心课堂


如何在沟通中表达感受


五月,毕业季的脚步近了。当大学生子女即将踏入人生新阶段,家长与毕业生子女的沟通方式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陪伴孩子走过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毕业生的现实挑战

6B2A7

毕业生正面临多重压力交织:考研、就业、出国的多岔路口让人踌躇不前;一次次面试失败后的自我怀疑如影随形;经济独立的理想与现实窘境形成鲜明对比;朋友圈里同学的offer炫耀让人焦虑不安;家人殷切期盼与自我追求的天平难以平衡。

这不仅是求职季,更是亲子关系重新定义的关键时刻。





沟通误区与解决方案

6B2A7

误区一:忽视情感需求

当孩子带着失落说"我又被拒绝了"时,许多家长习惯性地说:"没事,这种公司不去也罢"或"再找就是了"。这种快速转移话题的回应,虽出于好意,却忽视了孩子当下的情感需求。

改进方向:先认可情绪,再提供支持。"被拒绝确实很打击人,你现在一定很失望。如果想聊聊,我愿意听。"

误区二:过度代入个人经验

"你看我当年..."、"你应该这样..."这类话语在家长口中极为常见。虽然出于好意分享经验,但过度代入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处境和感受被轻视。

改进方向:提供经验时保持开放态度。"你面临的选择确实不容易。我也曾有类似经历,如果你想听,我可以分享,但情况可能不完全相同。最终这是你的决定,我尊重你的选择。"

误区三:焦虑情绪传递

当孩子表达想法时,家长常因担忧而不自觉传递焦虑:"现在不找工作,以后肯定更难!"这种反应往往源于爱与关心,但表达方式可能适得其反。

改进方向:坦诚表达担忧,同时尊重孩子的决定权。"听你这么说,我确实有些担心,主要是因为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能和我分享你的考虑吗?也许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如何平衡休息和求职。"




特殊情境沟通指南

6B2A7

当孩子经历多次求职失败,开始质疑自我价值时,五步沟通法可以成为情感急救包:

首先,创造无压力的安全空间:"今天只是聊聊,没有建议,没有要求";其次,具体而非笼统地表达关切:"注意到你最近很少出门,饭也吃得很少";然后,真诚分享自己的感受:"看到你这样,我心里像压了块石头,既心疼又无助";接着,提供情感支持而非解决方案:"求职路上的挫折并不定义你的价值和能力";最后,询问而非假设他们的需求:"我能做些什么让你感觉好一点?"




"感受表达"实用模板

6B2A7


观察-感受-需求-请求

帮助家长在不指责的情况下表达关切:"最近两周我发现你很少提起求职的事,也几乎不回应我们的问候(观察)。这让我感到既担心又有些无力(感受),因为我希望能了解你的近况,也希望在你需要时能够支持你(需求)。如果方便,能否在周末吃饭时分享一下你最近的想法和经历?我保证只是倾听,不会给建议,除非你主动询问(请求)。"


结束语

6B2A7

最有力量的亲子沟通,不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是帮助他们在迷雾中找到自己的灯塔,并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与支持。毕业季不仅是孩子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亲子关系从垂直走向平行的关键时期。通过真诚表达感受、积极倾听、尊重选择,家长能在不越界的情况下,成为毕业生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暖的港湾。





内容来源:西工琢玉网公众号





下一条:辅导员实务技能(三十五)| 叙事疗法融入辅导员谈心谈话案例集:考研与就业如何抉...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邮电大学学工部 技术支持:泽瑞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