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张燕花)学工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为契机,以“人文关爱、疏导帮辅、育心育德”为主线,以“活动带动”和“强基础”为思路,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开拓创新,大力开展心理育人工作,工作实效显著提升。
——加强工作队伍建设。以“强基础”为目标,壮大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工作队伍,强化队伍能力培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预警防控队伍保障。一是完善二级学院心理工作“微网络”,建成3个、新筹建2个二级辅导站,推动心理育人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置。二级辅导站在学校通信工程、光电工程等专业认证中获得专家组的一致肯定。二是聘请10名校内外心理兼职教师,邀请医院精神卫生专科医生来校,开展校院两级的心理育人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2019年组织举办专题讲座4场、3000名学生受益,组织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学生培训和主题班会60余场、130余课时、2000余名学生受益。三是强化队伍能力培训,以外派培训、校内专题培训、案例研讨、团体辅导和主题班会比赛等形式,培训学工干部170余人次,以培促学、以赛促练、以学促能,在省委教育工委组织的心理育人比赛活动中我校荣获三等奖5项。四是培育学生骨干“朋辈教育心理互助团”,开展朋辈团体辅导和“心闻会客厅”等朋辈互助分享活动30余场、培训学生骨干2200余人次,充分发挥大学生自助互助的能动性;组织“心理中心开放周”活动,接待700余名社团学生、学生班干部、宿舍舍长来访参观,学生骨干的朋辈互助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
——推动工作实践创新。积极探索心理育人新方法,不断拓展工作新局面。一是借鉴省内高校学生危机预警干预经验,结合学校实际,编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工作手册》,为学工干部提供大学生心理问题识别、心理关爱帮辅策略、危机预警干预流程、心理问题评估、日常约谈方法等工作指南;印发《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第一版)(第二版)600余册,为班级心理委员提供朋辈心理互助技巧、班级心理活动设计开展等工作参考指南。二是组织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微课视频、团体辅导视频、心理咨询案例和心理教案征集活动,选送优秀作品参加省级比赛;录制手语操、团体辅导和心理微课等微视频5期,带动学工干部和学生骨干运用新媒体开展心理育人活动。三是承办陕西高校第二届校园心理剧优秀剧目巡演活动,1000余名师生现场参与,与兄弟高校交流展示各校优秀的心理育人成果,丰富了学校心理育人活动形式,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西部网专题报道了本次活动,我校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深化教育活动实效。坚持“面向全体、强化引导、多重浸润”原则,以“活动带动”为思路,积极实施“日常普及工程”、“六个一”活动,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不断扩大学生覆盖面。一是编印发放《心晴》报纸和心理健康知识彩页2000余份。二是扩大活动影响力,在积极举办各类知识讲座、主题班会、团体辅导活动的基础上,在户外举办“心理育人”教育宣传季启动仪式、“5·25心理健康日”和“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教育宣传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参与心理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氛围;三是倡导学院组织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各学院每学期至少组织一场知识讲座、一场队伍能力培训、一次宣传教育活动、一次学生骨干座谈会、一次案例研讨或沙龙、一次户外素质拓展活动。通过校院两级的心理育人活动,提升学生受益面。
——注重学生关爱帮辅。开展应聘教师心理健康测评,测评150余名应聘教师。简化心理月报资料报送内容和程序,让辅导员少跑路、不跑路;坚持心理月报制和零报告制,下发心理摸排报送通知和心理月报资料整改通知,通过工作会议、专题培训、学工部全体人员联系深入学院等方式,为学工干部解读中省和学校关于心理危机预警防控的工作要求,推进各学院心理摸排和心理问题学生的关爱帮辅工作。完善心理咨询和危机转介机制,成为“医校结合”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共建单位,畅通学生心理问题绿色诊疗通道。购买网络版的“心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V3.0),积极服务各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需要;为7747名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测评,及时反馈通报相关情况,安排第二轮筛查和约谈工作,及时关爱帮辅学生,努力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预警防控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