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堂之“心”知识(四十五) | 暑假书单:心理老师向您推荐20本心理学成长类好书,记得收藏!
发布时间:2024-12-27 | 阅读量:
作为一本公认的英国国民级的心理咨询入门读物,在介绍这本书前,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戴博德。身兼咨询师和心理学者,不仅拥有深厚的专业水平,而且文笔也是让人眼前一亮,作者巧妙地借用了《柳林风声》的角色,用童趣幽默的语言将自己二十多年心理咨询的经验都融入了书里,用仿佛成人童话式的写作方法展现出一场完整的心理咨询。这是一本童话故事,却道出了我们成年人面对焦虑和抑郁的最真实感受。一切都会过去的,希望所有不快乐的人也都能像蛤蟆一样遇到一个能帮你敞开心扉找寻潜意识的苍鹭,然后做一只快乐的小蛤蟆!
心理学领域经典教科书,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第一品牌,在美国以及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首版于20世纪50年代,现在修订19次。最新版豆瓣评分9.3。开创这本书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曾因其卓越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世界,更因撰写《心理学与生活》和主持电视系列片《探索心理学》而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他在序言中写道:“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本书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独特风格,使其一直是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首选读物。津巴多形象地将学习《心理学与生活》的过程比喻成一次“智慧的旅行”。
抱怨是一种情绪宣泄,所谓的”抱怨”,就是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仅仅是因为一个让人,有时候仅仅是生活发生的一件小事,有时候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给自己负面的心理暗示甚至加重强调这样的负面情绪。《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让我们转换心态看待这个世界。抱怨自己的人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我们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我们会发现我们正在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温暖你的大学时光》由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丁闽江老师所著。讲述了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可能会遇见的各种成长困惑及解决方案,可谓“一书在手,大学无忧”。本书内容包含:大学心理适应、大学生活规划、成长困惑化解、心理素质提升、心理疾病康复、考研就业帮扶、重大事件应对、家校积极合作、心理教育感悟等内容。本书文字通俗易懂,很接地气。对大学生自我成长、辅导员指导学生、心理工作者帮扶学生、家长陪伴孩子成长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本书的内容大部分都有音频资源,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扫描本书提供的二维码获得。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生活状态,生活便捷,信息传播快,外界的干扰因素也随之增加,我们的注意力也随之容易分散,因此我们急需一个正确的方法来管理我们的时间,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番茄工作法就是时下最流行的时间管理方法之一,在预估完工作所需的时间后做到将每个活动的时间都尽量安排得合理,不浪费也不空余,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刀刃上,同时根据时间情况,合理安排活动,并合理使用番茄工作法,在番茄工作法一个个短短的25分钟内,收获的将不仅仅是效率,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在法治文明的社会,我们似乎远离“暴力”,但又与“暴力”朝夕相处,相对于那些面红耳赤的正面冲突,语言以及情绪上的冷暴力同样侵袭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都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阂、敌视,所以说不善于沟通的人常常会招致矛盾冲突,而善于沟通的人往往能化干戈为玉帛,《非暴力沟通》被联合国誉为全球非暴力解决冲突的最佳实践手册,它不仅能帮我们进一步提升社交能力,不仅让我们会说话,更能让我们在不发生矛盾的情况下更好地利用沟通的魅力去解决问题,提升待人接物的水平,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生活。
我们总是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小缺陷,也许是不完美的小情绪,也许是不经意间养成的坏习惯,这些小缺陷参与形成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或许很多事情因为小缺陷有了不完美的结果,但对小缺陷全盘否定是没有意义的。《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一书从新的角度、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这些坏情绪,对我们有极大的帮助和正面意义。因为小缺陷、不完美从另一方面来看,可以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它不是我们的敌人,相反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接纳它们,并要感谢它们让我们越来越坚强,体验更多生命的无限精彩,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与接受自己的小缺陷,自己共舞!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和情绪打交道,情绪算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经常性的情绪创伤就如同经常性地遭受身体创伤。失败、内疚、拒绝和丧失就像偶尔擦伤胳膊和拉伤肌肉一样,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当我们自然而然包扎伤口或者冰敷扭伤的脚踝时,对大多数人来说那些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后果则被忽视,情绪的急救箱是空的,甚至根本就不存在!心理学家盖伊•温奇博士利用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提出了明确、逐步深入的治疗方案,对于应对各种常见的麻烦,从对痛苦的强迫性反刍到极具破坏性的自卑,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温奇博士展示了仅仅几个简单的行动便能帮助我们抚慰情绪痛苦,从麻烦中振作精神,以及用勇气和信心战胜挫折,让我们像处理伤口一样对自己进行精神急救。
我们都曾经有过一些这样的经历:感到焦虑、内心恐惧、做事拖沓、容易害羞、老是沮丧、情绪低落、缺乏自信、缺少面对困难的勇气,都曾在心里这样评价自己—— “没人喜欢我”、“这都是我的错”……面对不想要的行为方式,我们懂得寻求改变,但我们大多数都没有真正迈出改变的第一步。其实,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我们的思维,正所谓:世事本无好坏,关键看我们怎么想。《认知与改变》一书将教会我们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使生活少一点烦恼,变得更美好。通过使用认知行为疗法上的“ABC法”分析问题,进一步解释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思想,了解属于自己的认知行为疗法模式,以及用斯波克式的方法解决问题。《认知与改变》就好比一个认知行为疗法的工具箱,希望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这里面的工具能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活力。
说到大学中的问题,睡眠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常常要面临的问题,而睡得多≠睡得好,高质量的睡眠是让生活效率更高、让精神状态更好的关键,每次考试前常常都有一堆的人失眠,所以如果解决了睡眠的问题,那么也就解决了大学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的问题。试想一下,如果你连精力都没有了,你还能做什么事呢?《睡眠革命》一书中英国首屈一指的运动睡眠教练尼克·利特尔黑尔斯首度公开其独创的R90睡眠方案,提出修复睡眠的七大关键指标,颠覆八小时健康睡眠的传统定式,重新定义睡眠方式,有效掌握在适宜睡眠时间里获得更高质量睡眠的新方法,从而开启更自信、更高效、更快乐的人生。
拖延很常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拖延的问题,而很多人会把拖延理解成懒惰的问题,觉得是因为自己太懒了,以至于没有办法立即着手某件事,总想着明天再说、后天再做,而到了那天又不想弄了,又扔给未来的自己。实际上,拖延并不是懒惰的问题。《拖延心理学》这本书里,清楚地表达了什么原因导致了拖延,拖延成习惯会产生怎样的恶果,以及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对付拖延的策略,皮尔斯从801项研究中,总结出了影响拖延的三个因素——期望、价值、时间,并总结出了著名的拖延方程式:(期望×价值感)÷(冲动×推迟),也就是说,只要相信自己能完成,认为完成这个任务的好处很有价值,而且能克制自己分心,有时间紧迫感,就能使做事动机剧增,战胜拖延。
我们是谁?是医生?是妈妈?是某个公寓的主人?在物欲纵横的世界,我们似乎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完成。而刨去那些拥有的没拥有的外物,我们还剩什么?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人生又是怎么回事?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何在,我们饱困三餐,终其一生。凄凄回望来时路,才知岁月不可挡。在年岁有限的生命,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命了吗?由张德芬所著的《重遇未知的自己》。本书向我们分享了当我们在人生长河中面临一些难题时该用怎样的心境面对,旨在帮助我们获得身心灵的成长。找回迷失的自己,学习如何拥抱生活,如何让自己、家人、和朋友生活得更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和人生负起全责。
在这个时代,阿德勒思想更能够给予人们奋发向上、完善自我的“正能量”。本书采用青年与哲人“对话”的形式,用一个烦恼不己的青年通过与哲人对话,了解了阿德勒思想之后整个人变得豁然开朗这样一个故事,带我们一步步走进阿德勒心理学和阿德勒思想。正像阿德勒那句“个体心理学是所有人的心理学”一样,本书将原本高深难懂的心理学和哲学问题结合贴近生活的例子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令读者水到渠成地融入其中。
作者说学习乐观是为了有更多的选择,我们不是要一味的盲目乐观,而是有能力在合适的情境选择乐观还是悲观。作者用大量令人信服的实验和调查证据告诉人们:乐观的人能在逆境中更好地成长,也更容易走上一条绝妙无比的成功之路!不过,如果你天生是一名悲观主义者,你也不用沮丧,因为书中肯定地指出:乐观是一种可以掌握的技巧!如果需要的话,你可以运用塞利格曼博士推荐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改变自己悲观的生活态度,这种方法就是学习乐观的ABCDE技术。
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即我们过于关注某件事,而忽略时间流逝的一种幸福心理感受或体验。构成心流活动的要素:一、面临可完成工作;二、全神贯注;三、明确目标;四、即时反馈;五、知行合一,立即行动;六、乐趣体验;七、忘我;八、时间感的改变。米哈里这样概括心流的成因和特征。第一,注意力。他说:体验过心流的人都知道,那份深沉的快乐是严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换来的。第二,有一个他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那目标是什么不要紧,只要那目标将他的注意力集中于此。第三,有即时的回馈。第四,因全神贯注于此,日常恼人的琐事被忘却和屏蔽。第五,达到了忘我的状态。
本书收录的一百篇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心灵成长故事,是学生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体会与反思,对当下热门主题与青春困惑的分享与解析,对学业生活尤其是大学生活的复盘与期盼,对心理问题的聚焦与探讨,对成长阶段的感悟与启示,对人生态度的追求与希望。每篇故事的构架相同,皆以第一人称的亲近口吻还原了青春期最真实的烦恼与期待,虽文字非专业,但真诚可感,偏口语化的文字极具特色,个中观点值得借鉴与学习。
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同时,幸福也是一个需要永不间断追求的过程。幸福的人生态度不但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也需要享受当下的每时每刻。沙尔哈博士的《幸福的方法》教授我们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带领大家找到更幸福的方法。通过本书,你或许能理解到幸福不是功名利禄,而是尊重生命,只有找到自己的真正使命并努力发掘出自己的潜力,热情地投入到生活中去,才能感悟幸福。
“何为活着?”,最初,我们来到这个这世界上,是因为不得不来,后来,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从降临人间到离开人间,我们活着。书中这样说道,“‘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对啊,没有比活着更幸福的事情,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情了。
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所在,那些内心的彷徨失序、冲突挣扎可能无法为外人所见,却真实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通过阅读,我们能够更清晰地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观察自己、分析自己,从而尝试改变自己。虽然本书仅用最后一章提纲挈领地写了心理治疗的可行性,但能认识到本身问题的存在,就已经是一种治疗了。
《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由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闫伟老师所著。作者从6个章节,来告诉人的生活中:自己懂得带给自己幸福感和快乐,能够处理好情绪;在职场/事业中遇到困顿如何化解;在社会上人际关系懂得如何处理和改善,在生活上老公怎么选,孩子怎么教育。人活在世上的方方面面,都告诉你解题答案,让你拥有心花怒放的人生。这本书真的很棒哦!
下一条:心理课堂之“心”知识(四十四) | 暑假生活大揭秘:原来暑假还可以这么过!你打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