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心理减压团体辅导概念
心理减压团体辅导是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心理压力,运用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促进成员通过观察、学习、体验,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促使个体缓解焦虑情绪,增强适应能力的过程。
心理援助是一种早期的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减压的方式,是通过提供支持缓解压力,预防PTSD和躯体疾病的发生。相关研究和实践证明,在日常和应激危机事件中,通过团体辅导工作的方式,为人们提供支持和人际联系,可以有效地帮助缓解心理压力,寻求更好的应对方法。
(二)心理减压团体辅导类型
1.不同团体性质的心理减压团体辅导类型
按照团体性质,心理减压团体辅导可以分为成长性心理减压团体辅导、支持性心理减压团体辅导和自助心理减压团体辅导。
(1)成长性心理减压团体辅导
成长性心理减压团体辅导的目标是促进成员探索和发展个人目标,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改善自己人际沟通情况,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估,一般针对每个人在人生成长中都会遇到的困难,通过在团体中互相学习借鉴,促使心智成长,促进个人成长,缓解心理压力,广泛应用于学校中。
(2)支持性心理减压团体辅导
支持性心理减压团体辅导主要针对一些在某方面有共同之处的人,如灾害中的丧亲者、患有癌症的康复期病人、受疫情影响出现心理困扰的人等等,通过团体成员间互相充分交流思想和感受,帮助检验彼此存在的问题,利用团体的资源为成员提供支持,缓解心理压力。
(3)自助心理减压团体辅导
自助心理减压团体辅导是通过团体为有共同需求的人建立一个支持系统,帮助成员抵抗心理紧张和焦虑压力,提供改变自己生活的动力。带领者多数不是专业人员,是由共同生活中面临的相似的困惑的人组成的自助性团体,通常以单一的主题作为核心问题,如戒烟、戒酒、疾病康复等,在团体中成员共享经验,相互学习,互相鼓励、劝告和支持,缓解心理压力。
2.不同结构化心理减压团体辅导类型
按照团体结构化,心理减压团体辅导可以分为结构式心理减压团体辅导、非结构式心理减压团体辅导和半结构式心理减压团体辅导。
(1)结构式心理减压团体心理辅导
结构式心理减压团体辅导是指事先做了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安排固定程序的活动来组织成员实施。在这类团体中,团体带领者角色明确,采用设计的活动程序带领团体,促进成员互动,有利于降低成员的焦虑压力。
(2)非结构式心理减压团体辅导
非结构式心理减压团体辅导是指没有安排固定程序的活动,带领者根据成员的需要,依据团体动力发展的状况及成员彼此的互动关系,决定团体目标过程及咨询流程,带领者主要是通过催化支持等非指导的方式,引导成员进行互动练习和分享交流,舒缓心理压力。
(3)半结构式心理减压团体辅导
半结构式心理减压团体是介于结构式心理减压团体辅导与非结构式心理减压团体辅导之间的一种团体辅导形式,一般是有设计好的团体方案和流程,但又不受设计好的流程的限制,在团体过程当中,成员有一定的自由度,带领者也有相对的自由度,可以根据团体的进程,引导团体逐渐从结构式过度到非结构式,带领者会适时地运用结构式团体练习活动,有效推进团体进程。
3.不同开放程度和成员构成的心理减压团体辅导类型
按照团体开放程度和成员构成,心理减压团体辅导可以划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团体。在开放团体中,新成员可以随时加入,成员可以自由选择参与或不参与,允许成员以不定期的方式来参加团体活动。封闭式减压心理团体辅导是指一个团体从第一次到结束,成员保持不变,一起进入团体,一起结束,成员间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较深的联系。
根据团体成员的构成,团体心理减压辅导还可以分为同质性与异质性团体。同质性心理减压团体辅导是指团体成员的自身条件,背景等具有相似性,异质性团体辅导是指由于条件和问题差异较大,年龄经验等不相同的人组成的团体,还有网络支持性心理减压团体辅导、认知行为心理减压团体辅导等等。
一般的单次团体辅导,也是工作坊形式的心理减压团体辅导是一种预防性、教育发展性的工作,面对人群较多,在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也是更结构化的封闭式团体,互动程度比较浅。
(三)心理减压团体辅导的应用
1.学生群体。儿童、小学生、中学生、高考生、大学生等。
2.职场减压。医护人员、高校辅导员及教师、部队官兵、政府公务员、警察、管理者及员工等。
3.突发学生危机事件。如坠楼、自杀等、突发情境性危机事件,如地震、交通事故、火灾、疫情等事件。
1.了解成员需求。
可以通过个案或了解某个群体的普遍心理困扰,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对相关人群进行观察、问卷评估、心理测验等,分析心理减压的需求。
2.根据需求确定主题及目标。
了解需要解决的压力问题,希望达到的目标,哪种类型的团体辅导适合需求,是成长性的还是支持性的,是同质的还是异质的等。
3.搜集相关文献或方案设计。
通过阅读文献、查阅相关资料,依据相关理论基础设计相关方案,考虑需要注意的问题。
4.规划团体整体框架。
根据团体目标和成员需求规划,制定每阶段团体会面的目标和过程,围绕团体目标制定每次会面的单元目标和主要流程等,完成团体整体方案计划。
5.安排每次聚会活动的具体过程。
在规划了团体咨询整体框架后,团体领导者要认真安排每次单元活动,设计完成分单元设计表,领导者需要准备一些备用活动,根据团体发展的状况来调整活动计划,同时还要准备每一次活动进行的大纲及所需资料。
6.在团体方案实施前,实施过程中以及结束后评估与修正团体方案。
在实施前、实施过程中以及结束后都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方案进行评估和修正,实施前可以先请同行督导评估方案可行性或组成一个实验性团体,根据实验结果加以修改完善。在实施中,领导者随时评估团体效果和进展情况,及时修正和调整方案,在团体结束后进行团体辅导的追踪评估与反思。
7.与同行讨论或寻求督导。
方案设计完毕后,最好应该先向有经验的领导者或督导请教,认真思考方案会给成员带来何种感受、体验收获等,可以与同行进行交流,使设计方案得到确认与支持,为有效实施方案奠定基础。
每次90分钟。单次心理减压团体辅导工作坊;短程心理减压团体辅导3-10单元;长程心理减压团体辅导15次以上。
活动空间宽敞、椅子可移动;光线设计时,能利用视觉效果调节心境,如暗淡柔和的光线有助于人们回顾往事,探索内心世界。音响设备使用时,如背景音乐可增添课堂气氛。若是网络团体,要注意保障网络畅通,要求团体成员提前准备电脑、音频和视频等。
一般在高压力情境下和创伤性环境当中,我们的目标是尽快反应,因为及时的反应和危机干预减压团体辅导能够帮助降低创伤性的反应。例如地震等灾情应激下,进行危机下的减压团体干预,可以帮助成员增强其内在的能力,保持内心思考和情绪的平衡。有时只是需要一次性干预,有时需要数周甚至数月,下面介绍的是一例针对地震的危机干预案例。
1.汶川地震大学生危机减压团体案例(2008.05.16)
(2)团体目标:
协助成员处理震灾危机下的负面情绪,预防心理应激障碍形成;恢复成员的自信和勇气,树立信心,学习应对震灾危机方法,增强控制力;提高成员的社会支持能力,能够正视和面对灾难,增强适应能力。
(4)团体人数:
10-50人(由两个老师共同完成干预)
(7)理论依据:
压力持续会导致身心创伤和障碍,危机干预可以预防PTSD。
(8)干预过程:
(CISD紧急事件晤谈法的七个阶段)

第一,可以实施小组干预,团队6-8人为宜;理想干预时间是24-48小时之间;6周后效果甚微;根据人数确定危机干预带领者,至少两人为宜;整个过程需2-3小时(一个单元时间);严重事件后数周内进行随访。
第二,CISD通常由心理卫生专业人员指导,创伤事件发生后24-48小时之间实施,指导者必须对小组治疗有广泛了解,必须对急性应激障碍有广泛了解。
第四,对那些处于抑郁状态的人或以消极方式看待CISD的人,可能会给其他参加者添加负面影响。不宜进行CISD。
第五,鉴于CISD与特定文化性建议相一致,有时文化仪式或宗教仪式可以替代CISD。
第六,对于急性悲伤的人,如家中亲人去世者,并不适宜参加CISD。因为时机不好,可能会干扰其认知过程,引发精神障碍;如果参与CISD,受到高度创伤者可能为同一会谈中的其他人带来更具灾难性的创伤。
第七,CISD是团体干预方法,WHO建议一般不支持只在受害者中单次实施。CISD之后要结合个体咨询辅导,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