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百科 >> 正文

辅导员实务技能(十六)|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实践


 发布时间:2025-04-10    |     阅读量:  


2736E


根据所依据的心理学流派理论划分,团体辅导的类型可以有“精神分析治疗团体”“个人中心治疗团体”“认知行为团体”“阿德勒团体”等。从理论上讲,任何心理治疗流派都可以以个别咨询和团体中心的方式实施,积极心理干预也不例外。积极心理干预能够并且很适合与团体辅导模式相结合,它能够借助小组成员的文化差异,促进成员彼此之间产生跨文化的认知和情感的积极影响。所以,在积极心理干预的实践探索中,我们首先尝试将积极心理干预和团体辅导的形式结合,探索其在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有效性。


一、积极心理团体辅导的概念与特点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是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以团体干预的方法为形式,以提升团体成员积极心理健康与幸福感为目标的团体心理辅导。积极心理团体辅导的内容与目标主要有两点:提升成员的幸福感以及强化成员的性格优势。从理论层面,积极心理学领域的许多经典理论都可以成为积极心理团体辅导的理论基础,如PERMA理论、性格优势理论,资源取向理论等。与积极心理干预类似,积极心理团体辅导的干预特点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

激起积极的情绪体验是积极心理干预的重要起效因素,而在积极心理团体辅导里, 既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和音乐艺术等方式直接激起成员的积极情绪体验,也可以通过培养积极认知的方式来帮助成员将可能的消极情绪调整为积极情绪。


(二)培养积极认知

用积极的视角看待自我、事件、关系以及生活,是积极心理学一直倡导的理念,在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中,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团体练习来培养成员积极的认知方式, 帮助成员发现事物的积极意义。


(三)发掘和善用性格优势

积极心理学认为,性格优势能够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全面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可以将积极心理干预中有关性格优势干预的经典练习运用到团体辅导中,帮助成员善用性格优势。


二、积极心理团体辅导的干预模式


(一)塞利格曼等进行的积极心理团体干预研究

塞利格曼很早就尝试积极心理学的团体治疗并进行实践研究"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对有轻微—中等程度抑郁症状的人群进行团体干预实验,他使用的积极心理团体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活动:发现和运用自身优势、寻找生活中的高兴事件、培养感恩的想法和行动等(如表7-4所示)。

EAD1


(温馨提示:点击即可查看大图)


一共有40名被试,他们在BDI 量表上症状得分为10-24分,均有轻微至中等程度的抑郁症状。被试被随机分为实验组( 19人)和控制组(21人)。实验组接受积极心理学的团体干预。控制组不接受任何干预。团体共6周,每周两小时。每次时间的前半段作为对上周家庭作业的分享与总结,后半段讲解本周的活动。结果发现,这种取向的团体辅导可以缓解个体的抑郁情绪症状,提高其生活满意度,对于治疗抑郁症病人有很好的效果。


在早期有关积极心理干预的研究中,许多研究的对象更多集中在症状群体(如抑郁症群体),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的针对健康人群的发展性辅导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而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实践就更少了。


(二)本土进行的积极心理团体辅导探索和研究

近些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理论和积极心理干预实践的发展,有关积极心理团体辅导的实践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樊富珉团队在积极心理团体辅导领域连续开展了近二十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主题丰富,对象涉及社会各个群体,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经过科学验证有效且具有推广价值的一系列积极心理团体辅导方案。举例如表7-5所示。

102A9



内容来源:本文节选自《团体心理辅导》第二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07




上一条:辅导员实务技能(十九)|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底线”工作的思考

下一条:辅导员实务技能(十五)|团体辅导设计实例与解析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邮电大学学工部 技术支持:泽瑞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