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由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共同主办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专题讲座在长安校区行政楼报告厅举行。信息中心主任刘建华教授应邀作《因特网安全和隐私保护》主题报告。
“互联网是没有中心节点的,其技术结构决定了它内在精神是去中心化、是分布式、是平等、是自由。 它的特点是开放、平等、共享、免费,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网络安全。网络已经成为继领土、领空、领海之后的第四空间。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国家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网络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刘建华说。
刘建华指出,网络安全是网络系统硬件、软件及系统中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持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的状态。但网络也存在一定的弱点或漏洞,如资产中存在的可能被威胁利用造成损害的薄弱环节,漏洞可能存在于物理环境、组织、过程、人员、管理、配置、硬件、软件和信息等方面。因此, 网络安全应该努力做到“进不来,拿不走,看不懂,改不了,跑不了”。
对于如何实现网络安全,刘建华说:“通过先进的技术防范,树立防患安全意识,科学设计完美流程,实施严格管理制度 ,组建优秀运行团队,制定法律保障体系,这些都是确保网络安全的重要方法。”刘建华还从信息安全模型、访问控制关系模型、推理控制模型、P2DR安全模型、信息加密、隐私保护技术等方面强调了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
根据教育部思政司《关于组织参加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战略部署,根据中央网信办安排,11月24日至30日开展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活动主题为 “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围绕金融、电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网络安全问题,针对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举办网络安全体验展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共同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我校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党委宣传部、学工部、信心中心共同举办,通过制作网络安全宣传横幅、开办专栏知识、网络安全讲座、发放宣传材料、开展知识竞赛的形式,努力提升网络安全教育管理水平,培养广大学生绿色上网、文明上网意识和良好习惯,增强师生网络安全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