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加油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加油站 >> 正文

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2-11-17    |     阅读量:  


对于经历了"十年寒窗"和熬过了"黑色七月"的大学新生来说,大学生活无疑将是人生辉煌灿烂的一个阶段,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将令人终身难以忘怀。然而,当大学生活初步被安顿下来,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之后,当最初的惊奇与激情逐渐逝去之后,大学新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有研究发现,每年大学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和大学毕业前两个月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峰期。我们时常会听到某某学校的新生因为生活无法自理或忍受不了与父母的分离而退学,或者因为严重的失落感和自卑感而出家、甚至自杀。可见,大学新生在"金榜题名"的兴奋之余,必须重视自己的心理调适。

总结以往的案例,大学新生在全然陌生的环境之中,在入学之后的心理适应期间,可能会产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难以适应生活新环境的焦虑心理

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在上大学前,不少学生没有远离过家门,饮食起居多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而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往日家庭的特殊照顾,有的学生因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时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学生开支无计划,时常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学生因缺乏集体生活的习惯,总希望组织与他人的照顾和帮助,不知道也不会关心他人;还有的学生不适应学校水土和饮食方面的差异以及气候、语言环境与作息时间的变化等。大学新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郁郁寡欢,致使有的学生出现烦躁、痛苦、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和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

2.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形成的失落心理

在进入大学前,许多学生想像的大学都是校园风景如画,教室宽敞明亮,师生团结友爱,处处欢歌笑语,充满诗情画意。然而,进入大学,经过短暂的兴奋期之后,这些学生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自己想像的那么完美。有的学生感到自己所考上的大学与自己梦想的大学相去甚远;有的学生因为自己的高考失利,或是填报志愿时受到老师、家长的左右,所上大学并非自己所愿;有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甚了解,或者根本就不是自己选择的,因而没兴趣,也学不进去。这些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致使一些学生常常怅然若失,忧心忡忡,情绪低落,感到前途渺茫,困惑失望,从而形成失落心理。

3.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的抑郁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新生,有着强烈的自尊、认同和归属的需要,非常渴望从朋友中获得感情的共鸣,但往往由于青春期的闭锁心理,当他们与大学里面的新同学接触时,总习惯拿高中时的好友为标准来加以衡量。由于有老朋友的存在,常常会觉得新面孔不太合意,因此他们宁愿采取被动接受的态度,从而阻碍了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此外,在高中阶段,上大学几乎是所有高中生最迫切的目标,在这个统一的目标下,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容易。但是进入大学以后,各人的目标和志向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要找到一个在某一方面有共同追求的朋友,就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正因此,很多大学新生出现人际关系不协调,感到“知音难觅”,产生了压抑、孤寂和烦闷的抑郁心理。

4.自我评价失调导致的自卑心理

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多数是中学时的尖子,老师称赞,家长鼓励,同学羡慕,自我感觉良好。但到了人才荟萃的大学之后,原有的优势和平衡被打破,不少人从鹤立鸡群变成了平庸之辈。于是有些学生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失调,由强烈的自尊心转变为自卑心理。另外,进入大学之后评价学生的标准从单一的学习扩大到各个方面,于是有些学生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比如,某些男同学可能会因为身材矮小而自卑,某些女同学可能因长相不佳而自卑,还有一些来自农村或小城镇的同学,与来自大城市的同学相比,往往会觉得自己见识浅薄,没有特长,从而产生自卑感等等。

5.失去奋斗目标的迷茫心理

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很多学生感到筋疲力尽,在饱尝了成功喜悦的同时,认为进入大学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以补偿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可到了大学,仍然要面临繁重的功课,这让他们不知所措。十几年苦读中,不少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考取大学,且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双重推动下向这一目标冲刺的,学习上带有很大的被动性。进入大学后,这个目标已经实现,许多学生失去了奋斗目标和外界推力,他们以往学习上的被动心理明显表现出来,出现了徘徊和迷茫心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环境改变之后对新的生活、人际交往、学习等方面适应不良而造成的,为了让新生们学会自我调节,尽快走出 心理低谷,我们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 正确认识“丧失”,迎接新的生活

首先,大学新生要认识到,人的一辈子,其实就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胎儿丧失了襁褓,才能学会站立和走路;青少年丧失了父母的呵护,才能成为具有独立生活的人……如果我们一辈子都惧怕丧失,都不愿意付出任何代价,那么我们也终将丧失发展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你今天由于丧失所带来的暂时的痛苦和不适应,换来的正是明天的飞跃。如果明白了这一点,那么与其消极被动地面对新的环境,不如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的环境。比如,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逐渐积累“理财”经验,主动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等等。

2、 克服“回归心理”, 建立新的友谊

“回归心理”的具体表现是迷恋过去,有一种希望回到过去的心态。如果长期处于一种怀旧的、留恋过去的心理状态中,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其实,每个大学生都有进一步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每个人也都有这方面的潜能,重要的是必须超出封闭的自我。如果你想赢得别人的喜爱,赢得朋友,就必须开放自己、关心别人。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大学里的新同学一样可爱,他们并不是个个自私的。当你有了新朋友时,就会有人分享你的快乐和烦恼,你也就有了更多的进步动力。如果你永远沉浸在自己的“孤独”之中,永远把感情寄托在过去的环境上,那你就永远无法走出心理的低谷。

3、走出“高考光环”,重新认识自己

在中学里面,判断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比较单一,只用学习一把尺子衡量学生,长期以来,很多同学也逐渐适应了这一标准,很多同学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应试教育中考出好成绩。而在大学里,评价人的标准并非是单一的学习成绩,能力特长更是在实际生活中衡量一个人素质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且后者有愈来愈重要的倾向。比如一个大学生知识面很宽,或者社会交往能力很强,或者能歌善舞,或者有体育专长,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找到自己在角色转变后的位置。你要想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就应该重新全面地评价自己,尽量利用大学所提供的各个舞台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切不可因为某一方面不如别人就自暴自弃,要知道哪怕再优秀的人也是有缺陷的。

4、 克服“高原现象”,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

低年级大学生比高年级大学生更易出现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大学生应该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不断改善学习方法,大学阶段的学习最关键的是自学。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中学几年一直学习的仅仅是有数的几门科目,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而大学学习需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大学新生往往会对突然来临的自主性学习方式感到不适应。但面对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你只有学会学习,才不至于被将来的社会淘汰。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大学新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求并听取辅导员或者高年级学生的建议,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慢慢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除以上几点建议外,我们认为大学新生应该多参加社团活动。这不仅有利于你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而且能让你更好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扩大自己的交往圈子,避免孤独和抑郁。另外,目前大学里基本上都有心理卫生机构,可多去参加有关的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帮助自己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愿所有的新生都能够顺利地度过心理适应期,从容地迎接大学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条:大一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下一条: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别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邮电大学学工部 技术支持:泽瑞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