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加油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加油站 >> 正文

心理课堂之“心”知识(一)| 通过“持续幸福”模型改变幸福感


 发布时间:2024-08-26    |     阅读量:  


心理课堂之<“持续幸福”模型>


柳博米尔斯基(Sonia Lyubomirsky)等人提出的“持续幸福”模型认为,幸福由三类因素决定:遗传、生活环境、意向活动。其中,意向活动指人们可以有意选择从事的行为和思维的方式,这最有可能改变幸福感。一些因素影响幸福感的改变和持续:①个人一活动匹配,若活动适合个体的动机、优势、兴趣或人格,则收益更大;

②努力,开始和坚持从事活动的个体的幸福感提升程度最大;

③习惯,建立从事活动的习惯,同时变化其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下面介绍几种大学生提升幸福感的个人策略。



1、塑造积极人格


大量研究表明,幸福者的人格特征大多是乐观、外向、自尊和内控的,这些人格特征使乐观者比悲观者更易达到目标并获得成功。感恩是使用最广泛的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者认为激发感恩之心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增加积极情绪和对未来的积极态度等。大学生处于性格发展的重要时期,人格特征尚未完全定型,因此大学生要努力发展乐观、外向、自尊、内控、感恩、希望、亲社会等积极心理品质,进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2、创设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可以为个体利用的重要外部资源。它可以提供物质或信息上的帮助,增加人们的喜悦感、归属感,提高人们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当人们面临应激性生活事件时,还可以阻止或缓解应激反应,从而增加积极情感并抑制消极情感,防止主观幸福感降低。


3、提高幸福品味


品味是个体主动、用心地感受积极体验,延长和增强积极体验的过程。当个体关注生活中的积极事件时,会从认知和情绪两个方面重新审视与评价自己的生活状态,因而会相应地提升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大学生如何理解幸福的内涵是提高自身幸福感的前提,切勿把金钱、物质等内容当作自己的幸福标准。




4、设置合理目标


研究表明,希望能够提升幸福感,仅仅是书写理想化的可能自我,都能在唤起人们更高的控制感和更多的积极情绪的同时将未来的目标具体化,使人们更有动力,从而促进目标的实现。因此,大学生应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合理规划自己的目标。



内容来源:《大学生心理健康(第2版)》俞国良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



上一条:心理课堂之“心”知识(二)|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

下一条:今天你“卷”了吗?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邮电大学学工部 技术支持:泽瑞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