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加油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加油站 >> 正文

心理课堂之“心”知识(三十六)| 就业心理调适指南


 发布时间:2024-12-25    |     阅读量:  





大学生求职就业指南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求职季,我们即将踏上人生的新征程。你是否也有迷茫和困惑呢?同学们在面临择业就业时或多或少都有些慌乱迷茫,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切换是每位毕业生都要面临的挑战。要找到满意合适的工作,就要处理好求职过程中产生的迷茫、焦虑、挫败等情绪困扰。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就业心理调适吧。







就业常见心理问题


01

“焦虑心理”

部分毕业生由于缺少对未来的规划,在面临择业时往往感到迷茫,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方向,在就业过程中就会产生不必要的担心。这些负性情绪会造成毕业生在精神上忧心忡忡、烦躁不安、意志消沉,在行为上反应迟钝、手忙脚乱、无所适从,甚至出现彻夜难眠的现象,状态不佳,影响用人单位对其做出正确评价。


02

“抑郁心理”

有的毕业生在求职受挫后不能正确调整心态,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一蹶不振,有的甚至想要放弃一切求职努力,听天由命,严重者甚至对外界的环境漠然置之,不与外界交往。而有的毕业生时刻害怕自己会落后于人,萌生“宁可累死自己,也要卷死别人”的想法,在求职过程中进行不良竞争,引起心理、身体上的不必要消耗,最终身心俱疲,导致抑郁心理的产生。

03

“自负或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对个体交际活动动机的内在抑制,表现不出交际的积极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在面对竞争对手时畏手畏脚,不敢充分展示自我优势,错失就业良机。从而产生自我效能感低、习得性无助等心理问题。

自负心理是指那些自我中心强烈,对自己评估过高,优越感极强,轻视他人的言语和行动的心理现象。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度不够,只是一厢情愿地谋求高薪高酬职位,目标脱离实际,在求职中自以为是,怕吃苦,谋高薪。

这种心理是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自我认知偏差常常使毕业生错失良机。



04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部分毕业生由于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并且缺乏一定的自我决断力,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这些学生就很容易人云亦云,追随他人的脚步,固守着“一次就业定终身”的思维模式,只要是社会上受追捧的职业,不管它们是否适合自己,是否与自己的专业相关,都竭尽全力去争取,希望一次择业就能抢占到生活的制高点,一劳永逸。





以上说到的都是目前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那么同学们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人生的挑战呢。





第一、调整就业认知

在求职前对就业市场做一定的调查,有利于及时调整就业目标,转变就业观念,以平常心对待。正确评价自己,精确定位选择职业,也就距离成功就业更加接近。




第二、建立积极心态

面对激烈的竞争,很多大学生有信心不足的心理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要时刻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善于不断在失败中去反思和总结经验,针对性地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在面对挫折时,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通过运动、音乐、阅读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在生活上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第三、增强自身能力

通过实习、兼职等方式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参加职业培训、学习新技能等,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提前了解就业市场和行业信息,制定明确的求职计划,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时间紧迫而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




第四、寻求外部支持

毕业生可以多和老师、父母和同辈交流,共享就业相关信息,根据师兄师姐分享的一些面试经验技巧、方法妙招,结合网站、视频等渠道提升就业技能。此外,毕业生可以借助外力,对感兴趣的行业、单位,以及相应职位的职场人士进行职业生涯的访谈,通过人物访谈,不断强化自身对职业环境的认识,最终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




      结语      


毕业不是终点,而是下一段旅程的起点。让我们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就业困难和挑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所有的彷徨与困惑都会有所答复,祝大家都能收到一份令自己心动的offer!




内容来源:精神卫生与心理科学学院微信公众号




上一条:心理课堂之“心”知识(三十七)| 情绪管理,你的内心指南

下一条:心理课堂之“心”知识(三十五)| 大学毕业生心理调适指南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邮电大学学工部 技术支持:泽瑞通信